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開幕會4日15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人民日報)點擊了解今年兩會看點。共商國是話民生,一枝一葉總關情。兩會前夕,記者通過檢索相關提案內容發現,各民主黨派、各社會團體和政協委員們非常關注民生話題,其中不乏與物業管理工作息息相關的內容,記者特此梳理了一組民生關鍵詞。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做好社區工作十分重要。城鄉社區治理事關黨和國家大政方針貫徹落實,事關居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城鄉基層和諧穩定。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區防疫作用凸顯。許多委員把目光聚焦在創新社區治理的話題上。“目前,我國社區治理還處在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激發創新的潛能?!比珖f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建議,在街道黨組織的統一領導和協調下,以屬地社區黨支部為核心,開展社區小區黨建共建聯建活動,進一步健全共同治理的工作體系。同時,進一步完善部門聯動機制,堅持定期召集住建、城管、市場監管、公安、物業管理機構和業主委員會等參加會議,協調解決相關熱點、難點、焦點性問題。九三學社中央在創新社區治理中更關注人才隊伍建設,在《關于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提案中建議,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立社區工作者職級晉升制度,完善社區工作者和公務員、事業編制崗位之間人才流動機制,圍繞社區治理需要,建立“全科社區工作者”知識庫,開展“全科社區工作者”業務培訓、職業水平資格認定,實行動態管理。構建與崗位等級和績效考評掛鉤的薪資報酬體系。眾所周知,全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在已脫貧的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中,有19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兜底保障。鄉村振興中,這部分人仍將是社會救助的重點,委員們對此紛紛建言獻策。“接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過渡完善扶貧政策?!泵衩酥醒朐凇蛾P于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融合》的提案中建議,繼續做好幫扶包聯工作,密切關注貧困邊緣群體,聚焦因病、因災、因學等致貧返貧問題,靶向施策、全力幫扶。精準落實兜底保障、社會救助政策,守好脫貧攻堅“zui后一道防線”。同時,建議有序將扶貧政策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治理的常規性、普惠性社會保障措施,將福利性政策轉變為提升鄉村能力、支持改善民生的發展性政策。民進中央在《關于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提案中建議,推動幫扶模式由特惠向普惠轉變。一是強化“造血能力”提升機制。將低收入人口參與培訓的情況和效果與幫扶舉措掛鉤,提高農戶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建立幫扶式培訓對接機制,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低收入人口就業和增收能力。二是完善“全面保障”鞏固機制。建立低收入人口健康跟蹤機制,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建立低收入人口生產生活跟蹤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其面臨的難題。三是構建“福利依賴”制約機制。及時摸清非貧困村和邊緣貧困戶現狀,盡快制定出臺“邊緣戶”“邊緣村”幫扶辦法,構建低收入群體分級評價標準,轉變農村資源分配模式,真正惠及農村低收入群體。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失能老人也隨之增加,這類家庭存在照料精力、時間以及專業能力不足等問題,甚至會出現“家有一位失能老人,拖垮一個家庭”的現象。對此,民革中央在《關于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提案中表示,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重要內容之一。為此建議將養老服務與社區提升相結合,推動養老機構進社區、進家庭。同時,將養老服務與醫療社保政策相結合,推動醫養康養健康發展。同樣關注養老問題的農工黨中央把關注的重心放在了農村,在提交的《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提案中,建議在社區層面加強扶持引導,激發內生活力,充分利用閑置教室、民房等資源,大力發展符合農村實際的互助養老,通過志愿服務、低償服務、時間銀行等方式完成互助養老代際接力。探索設立農村養老護理員公益性崗位,可由村醫兼任,建立健全留守老人的日常探視、定期巡訪、結對幫扶制度,提供經常性巡查巡訪、精神慰藉等服務,同時有效解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健康促進缺失問題。除了關注老人的養老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們還關心著老年人在數字化時代的融入問題。對此,民盟中央在《關于加強應對數字時代老年群體邊緣化問題》的提案中建議,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暫時保留傳統民生事項辦理方式,如推廣手機、網絡預約的同時,保留電話、現場報名預約。此外,在智能APP開發中可以專門開設老年群體模塊,設計符合老年群體的使用模式。